一、解剖基础
颈椎的定位视频:
https://mp.weixin.qq.com/s/7OMSpakRcZknj5Vd-juatQ
颈椎共7块,颈椎的特点是椎体较小,呈椭圆形,横突上有横突孔,椎动脉和椎静脉由此孔通过;棘突短而分叉(C7棘突无分叉)。上下关节突的关节近似水平位,使颈部能灵活运动。典型的椎骨由前方的椎体和后部的椎弓构成,椎体和椎弓围成一孔,称为椎孔。椎孔相连成一管,称为椎管。
二、颈部关键解剖结构
C7颈椎后结节、C6颈椎前结节、颈动脉、椎动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甲状腺。
1、第7颈椎:其横突孔中无椎动脉走行(椎动脉一般从在C6前下方进入C6的横突孔)。且C7的前结节很小,后结节特别发达,这一解剖特点为超声扫查的一个重要定位的结构,即C7的横突在超声显像中,只呈一又粗又宽的强回声后方伴强声影的图像,常称为“斜坡征”或“椅背征”。
2、第1肋骨:第1肋骨后部和第7颈椎靠得比较近,两者的超声图像表现也很相似。鉴别点是第1肋骨超声图像,其强回声比较薄,没有第7颈椎的粗大,后方声影也没有第7颈椎明显。也可以用探头声束继续往下倾斜,可见到锁骨下动脉在第1肋骨表面,但第7颈椎的上表面没有锁骨下动脉的图像。同时连续扫查还可以通过胸膜的高回声与第1肋骨相伴行,这一表现可进一步鉴别第1肋骨和第7颈椎。
3、第6颈椎:一般C6的前结节非常发达,后结节较短,这一特点,超声显像呈一手指笔画的“手枪”图形。同时前结节的前方非常靠近颈总动脉,因此颈总动脉的声像图像也可以作为定位C6的补充依据。临床上由于C6前结节发达,又靠近颈总动脉,常做为压迫颈总动脉止血的位置。
3、前斜角肌:此肌起自第3~6颈椎横突前结节,肌纤维斜向下外,止于第1肋上的前斜角肌结节。通过先找到颈总动脉,探头往后方移动,与颈动脉相邻的即为前斜角肌。
4、椎动脉:沿颈长肌外侧缘向上走行,穿经第6颈椎以上的各颈椎横突孔,后经枕骨大孔入颅,分布至脑和内耳。超声扫查中,椎动脉常用于追踪和确认椎体横突位置的标志。在第7颈椎的前方,在C6以上的各个椎间隙中,超声扫查均可见到椎动脉及椎静脉的彩色血流图像。
5、甲状软骨:肉眼就能辨认,甲状软骨的上缘平对第4颈椎椎体下部。可作为超声定位前的初步定位,然后再用超声扫查确认定位。
6、环状软骨:肉眼就能辨认,环状软骨的下缘平对第6颈椎椎体的中部。可作为超声定位前的初步定位,然后用超声扫查再确认定位。
三、各解剖结构的超声扫查定位方法
1、C7、C6、C5、C4颈椎定位法:C7颈椎:探头先放在锁骨上方,利用C7颈椎横突的前结节不明显的特点,上下滑动寻找到C7颈椎的横突,C7的后结节超声图像为一粗大“斜坡”或“椅背样”的骨骼声影。然后上下滑动,当往上滑动时,找C6颈椎,C6颈椎的前结节长,后结节短,呈手指笔画的“手枪”声像图形。再往上滑动探头找C5颈椎,C5颈椎的前结节和后结节一般长短相当,两者的夹角也较大,呈“大V字母”型的声像图像。探头继续往上平移,C4颈椎的前后结节较短,两者的夹角也较小,称为“小V”。
2、第1肋骨:确定C7颈椎后,探头慢慢往下滑动,即为第1肋骨的图像。第1肋骨的声像特点是:较第7颈椎的横突强回声后方声影变淡变薄。探头继续往下或侧动探头,可见第1肋骨声像的上表面或内侧处出现锁骨下动脉的影像(第7颈椎距离锁骨下动脉较远,表面不会有锁骨下动脉的影像),此时即可确定为第1肋骨影。同时在锁骨上的范围处,还可以上下稍滑动探头,观察到胸膜的影像,作为定位第1肋骨影的补充定位。
3、体表标志肉眼法:
通过甲状软骨的上缘,即定位出第4颈椎的下部。
通过环状软骨的下缘,即定位出第6颈椎的中部。
然后探头放置在上述2个位置水平侧方,通过往下滑动探头,寻找到第7颈椎横突。然后通过第1种方法,再准确定位出各个颈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