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C13-4U前融合导航操作流程 (R9 3.6及以上):

第一步:拷贝数据:USB拷贝或DICOM网络拷贝3种磁共振的序列。 ①轴位(横断面)解剖序列T2和②矢状面“解剖序列”T2(水为高信号的那个序列就叫T2,也是膀胱内的尿液显示为白色)。③病灶的“功能序列”,即ADC、弥散TWI、高B值序列的图像。功能序列对病灶显示更清楚。
第二步:融合开始:按iFusion按键→导入体数据到超声机器的iSation里面,删除也在iSation里面操作。注:磁共振图像为断层图像,多个断层组合后,就称为容积的体数据。
第三步:标记肿瘤病灶(旋转操作面板上的那个“3D功能按钮”可以选择断层的序号。如果不冻结探头和点击触摸屏的配准,触摸屏上就不会有选择断层的操作按键。所以3D这个按钮很重要,容易忘记):切换探头凸阵模式(横断面),或者线阵探头模式(矢状位),目的是选择病灶最清楚的切面→按触摸屏的“体数据标记”→用“确认键和轨迹球”标记肿瘤病灶。(标记目的是配准后超声扫查到病灶点时就会出现标记符号,这样更好地找到病灶点。因为配准后磁共振的图像显示小,相对位置不好判断。)
第四步:配准:
1、配准横断面(左右对准):
① 切换凸阵探头。
② 选磁共振轴位解剖序列图像T2,“3D按钮”可选择有“前列腺尖部、或囊肿、或钙化点”的断层,做为配准的解剖点。(选前列腺尖部的时候,可以观察显示器最右下方的磁共振矢状位图像,旋转控制面板上的“3D按钮”,观察横线是否在前列腺尖部,来确定横断位的图像)
③ 超声探头凸阵面扫查出刚才选择好的用来配准的磁共振断层的位置及解剖结构(前列腺尖部、囊肿、钙化点)。
④ 冻结超声探头。点击触摸屏上的“配准”按钮。(此时探头可以动,但不建议动探头)
⑤ 调整图像:触摸屏下方偏右有两个按钮(可上下、左右平移磁共振图像)、或轨迹球右侧的确认按钮和轨迹球配合(这时可观察显示器轨迹球区域的提示),也可以实现上下、左右调整磁共振图像,旋转M按键(X轴,横断面)可旋转磁共振断层图像。目的是使超声图与磁共振图重合,准确配准。注意,配准的所有过程中超声图像是不可以旋转的,因为是图像是探头控制实时生成的图形。磁共振图像是可以调整的,因为磁共振图像是容积数据,可以调整,任意切片。
⑥ 按“确认配准”按钮。
⑦ 配准后解冻,观察图像是否对准,不对准可以进行按触摸屏的“精细配准”按钮,详细见矢状面精细配准的操作,继续配准。到此横断面配准结束。
注意:冻结探头的时候,此时探头可以活动,因为磁感应器已经记录好了探头的空间位置。但一般不建议动探头,原因是解冻后,图像可能偏差加大,也容易造成融合信号丢失。
2、配准矢状面(上下对准:尿道内口,即尿道膀胱颈口。前后对准:根据尿道走行和尿道外口):
(此过程中,当锁定MPR图像,没有锁定超声图像时,超声探头全程不能冻结。但锁定超声图像时,探头是可以活动的,因为磁感应器已记录下探头的空间位置了。一般不建议活动,因为活动后再寻找对位切面又需要时间,增加难度)
① 切换探头的线阵面(探头不冻结)。
② 选磁共振矢状位解剖序列,旋转控制面板“3D”按钮,选择有“膀胱尿道口、尿道外口、尿道走行”的断层图像。
③ 按“精细配准”按钮,注意此时精细配准的全过程,一般不冻结探头。
④ 移动探头,前面配准横断面时已初步配准,此时移动超声探头,磁共振图像会跟随超声探头的移动而移动,移动探头的目的是寻找到继续用来做“精细配准”的磁共振矢状位的切面,即用移动探头方法找出磁共振图像有“尿道膀胱口(内口)位置和尿道内口、尿道走行的方向和尿道外口这3个解剖特征的磁共振切面”。但此时不需要超声图与磁共振图像相同(如果相同,就是初配时一次成功了)。
移动探头的方法一般是人体解剖方向的上下移动(探头相对地面的前后来回移动,因为是上下配准)、人体解剖方向的前后抬高(探头相对地面的上下移动,因为是前后配准),左右一般不需要移动,因为前面横断面配准的时候已经左右配准过了,当然如果此时不准的话,也可以左右移动或旋转探头。
观察磁共振图,当磁共振图像出现了尿道内口、尿道走行、尿道外口这些配准解剖标志的时候,就点击触摸屏上的“锁定MPR”。此时MPR的图形不能动了,接下来就是用超声打出锁定磁共振这个图像切面(见第⑤步)。
⑤ 通过移动超声探头,寻找与磁共振图像相同的切面,就按触摸屏上的“锁定超声图”。此时磁共振和超声图都不可以动了,超声探头的空间位置也被磁场感应器记录下来了。但此时两者的图像可能还没有对位好。只需要将两者的图像,进行数字化的调整配准。即是通过操作轨迹球的左边的“确认键”和“轨迹球”本身两者,可平移磁共振图像,还有可通过操作面板上的“Color按钮(旋转Z轴)”,摆正图像,使超声图像和磁共振图像均完全配准。但注意此时超声图像是不可平移旋转的,因为超声图是探头决定的,是实时的。磁共振的图像因为是容积数据,可通过数字化的调节,如平移、旋转等操作。
此时探头是可以活动,一般是不会影响配准的。但不建议活动探头,至少不能大范围地活动,因为探头的活动可能会影响融合信号的丢失,等再解冻探头时,也不利于图像配准的判断。
⑥ 最后按“确认精细配准”按钮。至此完成了“精细配准”。在做的过程中,随时均可以进行点击“精细配准”按键进行精准配准的调节。这是迈瑞融合成像的优点。
第五步:穿刺:选择线阵探头、磁共振会自动切换到矢状面,但也可以在触摸屏的左下方“多路数据”,自由选择磁共振的功能序列和解剖序列。之前如果对病灶进行标记时,超声图像打到病灶点,右边的磁共振图像上就会出现标记点,这样就非常容易的找到病灶。找到标记病灶点后,就可进行靶向穿刺。
注意:
① 关键按键有:3D按钮(选择各种序列的断层序号)、轨迹球和set按键(激活平移和执行平移)、Color按键(旋转图像的矢状面),锁定MPR、锁定超声图像。
② 精细配准过程中,注意不能冻结超声探头。精细配准也可以随时调整。
③ 配准可以先选择线阵探头,配准矢状面,再配置横断面(轴位)。两者操作一样,可能矢状位更容易成功配准,因为解剖结构更清晰。
李传波、葛兰、潘建炼指导,孙中炼整理
2022年7月


